“ 其实我很累了,只是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。 ”
提到过年,不知不觉的自己印象中的年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。
年味变淡,是很多80后、90后的共识。过年没有了以前的期待,春节晚会没有了以前的热闹,就连团聚的气氛也没有小时候那般的浓烈了。其实,不只是年味变了,自己也在变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自己好像就长大了,学会了承担,也学会了坚强。
慢慢发现,人越长大,就越习惯压抑内心的真实感受,不再放声大哭或大笑,什么都是淡淡的点到为止。其实,我很累了,却还是习惯故作坚强,习惯了报喜不报忧,也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。
我是一个90后,今年25岁,目前在本省的省会城市工作生活,离家不远,回家次数却不多。但基本上过去还都是在家的,对回家过年的心情还是非常有感触的。
小时候的过年,可以说对过年是非常期待、非常欣喜的心情了。感觉一放寒假就是过年了,吃各种各样的美食,办各种各样的年事,不亦乐乎啊。跟长辈去赶集买年货,还要理发(老话叫剃头),年前还要去好好洗个澡。因为农村条件差,只能去澡堂洗,人巨多要排号的那种。
小时候过年,家里的亲戚们无论远近,舟车劳顿也要赶回家。从小特别疼爱我的姑姑,我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,我记忆中过年的喜悦,必有对她的等待。
小时候过年最重要的仪式,一定是初一早上起来里里外外的新衣服。那些新衣服买回来以后我就总忍不住打开衣柜看了又看,摸了又摸,每年过年的那身衣服,一定是最好的、最贵的、穿起来最帅的。
过年可以穿新衣服,吃好吃的,可以走亲戚,领压岁钱......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,但每每想起,还是让人怀念不已。
再说最近几年。大学读书时期,因为家庭不富裕,甚至算的上穷了。每到过年的时候,自己第一反应是要不要去打份零工再回去。虽然只停留在想法阶段,最后还是考完,老老实实的收拾东西滚回了家。工作之后,回家过年的心情更忐忑了,各种问题接踵而来,有对象了吗?工资多少?发年终奖了吗?经历了催婚、相亲之后,今年过年回家心情还算尚可,已经订完婚,不用担心对象的问题;工资也算可以,不用担心收入问题;年终奖也不错。总之,今年我终于有充足的准备过一个好年了。
过年是什么?不妨总结一下!
过年是工作的出口,奋斗在这头,胜利在那头;
过年是奋斗的脸颊,汗水在这头,泪水在那头;
过年是家人的团圆,思念在这头,牵挂在那头;
过年是回家的路,我在这头,母亲在那头。